產業鏈資訊,公司發展動態,產品更新動態
發布日期:2023-02-14 09:21:49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在黨的二十大會議中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文件和精神,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戰略支撐,而且確立了重點:智慧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內容。
我國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從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行動等8個方面做了部署。我國積極探索數字鄉村發展道路,各地以數字化建設為“金鑰匙”,推廣智慧農業、數字化政務、數字化服務,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新動力。
首先,智慧農業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夠運用大數據和反饋機制打通各個環節的信息渠道,高效率地匹配市場供需,進而使農民或農業企業有針對性地制定生產銷售計劃。
其次,智慧農業提升了精細化和高效化的作業水平,有利于農業產業的改造升級。生產領域內,智能化的管理客觀上節約了人力成本、優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產品質量;經營領域內,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上的智慧農業不受時空限制,間接促成了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使農業企業的品牌化意識不斷加強;服務領域內,智慧農業的發展解決了“農業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務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決策管理水平。
最后,智慧農業推動了農業新業態的發展,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農村電子商務的推廣,能夠更合理地配置整個農業產業鏈的有限資源,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的價值。
智慧農業帶來人才振興機遇。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智慧農業將現代化技術、理念應用于傳統產業,間接通過學習資源共享為人才振興帶來機遇。在大數據背景下,智慧農業與“互聯網+專家”模式的配合,可以實現遠程信息分析和技術異地指導,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緩解鄉村自身人才短缺問題。還可以幫助收集海量農業人才信息,分析其就業意向和工作期望,通過雙向選擇破解農村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局面。除此之外,“政產學研商”多位一體的智慧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者向管理者轉型,培養一批知識結構搭配合理的高素質農民,一些數字化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共享,可以大大降低培養成本,為人才振興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智慧農業打下生態振興基礎。
生態振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景。智慧農業在應用過程中通過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為生態振興打下基礎。在技術層面,智慧農業能夠借助衛星搭載高精度感知設備實時監測水、大氣、土壤等環境因素的標準化水平,還能夠借助智能設備檢測農藥殘留等是否符合綠色產品的質量要求,既確保了整個環境符合生產要求,又保證了人們“舌尖上的安全”。在管理層面,智慧農業能夠在充分考慮精細化生產、節水灌溉、廢棄物利用等方面的基礎上,引導農戶進行科學的生產決策規劃,促進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的同時兼顧農業生態保護修復,為鄉村生態振興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智慧農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智慧農業通過科學技術、大數據與農業結合指導農民種植養殖,能夠改變“靠天吃飯”和散亂無序的低效狀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一方面,智慧農業可以依托不同區域內的自然稟賦,“量身定制”專業化、接地氣的特色產業,再以“互聯網+”形式帶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農業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全程可追溯化與虛擬可視化,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中單一農戶難以應對自然風險的現狀,還極大降低了農業生產中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有效幫助農民減少了勞動力成本及生產資料成本,保障農民長期穩定增收。
缺少資金,如何干農業?
1、政府主導構建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
農業是風口,但做過農業的都深有體會,農業產業項目很難成功。一般都認為主要難點在于資金,其實,農業產業項目難點并不是資金,關鍵在于農業項目在產業鏈薄弱、供應鏈缺失。從產業鏈來看,上下游產業不完善,相關產業不配套。一個項目看上去很好,但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所有環節都要自己去做也是不可能的,產業鏈中存在短板和斷點。從供應鏈上看,往往存在缺失。農業是弱勢產業,靠市場自發完成產業鏈的完善和供應鏈的健全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應該由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參與來共同構建。
2、搭建農業產業平臺。
縣市級地方政府出資組建農業公司,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與社會資本共同構建農業產業平臺。其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完善產業鏈,補齊產業鏈中的短板,接上產業鏈中的斷點,形成上下游貫通的項目池,使產業鏈完整配套。二是打通供應鏈,特別是完善供應鏈金融,形成項目資金池。
3、打造農業產業示范園區。
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完成后,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建設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在園區內形成完整的產業集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同時對產業進行孵化培育,帶動周邊農民參與產業中來,不斷發展壯大產業規模,構建和完善產業體系,進而由產業集中形成產業集聚。
4、引進央企、外埠國企和社會資本形成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應付形成對資本的吸引效應,引進央企、外埠國企和社會資本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在此過程中形成對農民的引領、帶動。
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任務重、時間長、涉及主體廣,要在政府主導下,鼓勵各類主體積極參與進來,形成建設合力。
對廣大農民而言,要搭建多渠道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發布智慧農業和技術指導信息,再聯合各新媒體平臺開辟實時推送專欄,當其看到智慧農業帶來的紅利時,就會更容易接受和參與進來。
對農業企業和其他社會主體而言,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撬動作用,探索建立智慧農業發展示范區,加大智慧農業的財政支持及貸款、稅收等優惠力度,在加強剛性約束管理的前提下,引導農業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向智慧農業建設,實現合作共贏。